膽固醇高低與遺傳相關,因此應留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


目前研究認同,飽和脂肪酸容易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而動物性油脂含飽和脂肪酸,植物性油脂則含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食物應注意這點,可以植物性油脂(如:橄欖油、芥菜子油、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替換動物性油脂(如:豬油、牛油等)。另外,多攝取纖維質維生素C也有助預防血管栓塞、動脈硬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如葡萄柚、黃豆製成的豆漿與豆腐、大蒜、茶葉、燕麥片等都可降低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膽固醇,是很不錯的選擇。






很多人常吃維他命,甚至是每天吞下許多種的維他命,這類看似健康的行為背後,其實隱藏著不少問題,值得深思。


1.一定有不少人認為「一定要吃維他命才可以維持健康?」


2.「要維持健康是否非得要吃維他命不可,不吃可不可以?」


3.「日常飲食中有沒有足夠的維他命?」


4.「如果非補充維他命不可,該如何補充?補充多少量?」


5.「是不是每一種維他命的需要量、補充的原則及適用範圍都一體適用;還是有年齡、性別、活動量及健康狀況、孕產哺乳狀況的分別?」


6.「如何選擇維他命的製劑、種類、包裝?維他命如何保存?缺乏維他命,會有什麼後果?」........


這一系列的問題,在我們每天吃維他命時,其實很少會去注意及思索,甚至於當我們想要尋求專業諮詢,也常常是求知無門。


什麼是維他命?維他命是什麼?


維他命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營養素為生物體維持生命、健康、生長、發育、生殖及延續種族所不可或缺的。良好的營養狀況除了能完成上述基本功能外,更可進一步達到防治疾病、加速康復、增進健康、美容、提昇生活品質........等作用。不同種類的生物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也不完全一致,不過族群關聯性愈接近者,對營養素的需求也愈趨一致,比如高等動物所需的營養素便愈有接近之處,所以動物實驗在營養方面的研究觀察,可作為人體的參考。


       人體日常所必需的營養素高達四、五十種,包括蛋白質、脂質、醣質、維他命、礦物質、纖維質及水........等,除了水以外,各類營養素還可區分為許多細項。我們每天攝取的營養素中,以醣類(碳水化合物)含量最多,一般成年人達200公克以上;其次為蛋白質及脂肪物質,一般成年人攝取量約在60100公克之間,這三大營養素為人體營養及熱量的主要來源。此外,我們也必需攝取總量不超過10公克、但種類至少達十七種的礦物質來合成骨骼、血液成分,並維繫酸鹼平衡及正常的體液滲透壓等;但是這樣還不足以維持健康。


        為了使各種營養素能在體內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我們還需要攝取十三種或更多的微量有機營養素來輔助脢或酵素之作用~ 這些就是維他命(或稱維生素)。各種維他命的每日需要量從數十毫克(mg)至數微克(mcg)不等,量雖少,在人體健康上卻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


        蛋白質、脂質、醣質、纖維質、水的營養價值與健康意義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只是可能隨時間、觀念的發展而有新的詮釋。然而維他命營養健康價值的研究,宜到本世紀初才開始,至今雖然已大致了解它存在、結構、作用、需求、來源、缺乏症等,但還有許多細微的部分有待探究。


如今,維他命、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素一樣,在健康和醫療保健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相關的營養製劑也愈來愈普遍,也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份。        除此之外,還有一群類似維他命的有機營養物質,被稱之為「類維他命或半維他命(vitamin-like)物質」。已知這一類有機物質約有九種,不是真的維他命,但生理特性又有些類似維他命,所以也有人將之歸類於維他命B群,但未獲廣泛之認同。這類有機物質的作用、生理角色、健康需求、缺乏症等,也需要進一步探究或澄清。


維他命對營養、健康、功能之必要性


維他命對一般人而言,一點都不陌生,只是要問起對其了解之完整透徹與否,恐非盡如人意。


維他命是生物體維持生命、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生殖,及種族延續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在本世紀初以前,人們認為完整的飲食尚只包含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澱粉質)、礦物質和水等營養素而已。事實上,僅提供這些營養素並不足以保障健康,於是在這些營養素之外,勢必有另一類必要的(essential)營養素存在,這也就是維他命研究的濫觴。維他命對任何大小生物皆重要無比,絲毫,也是須臾缺不得。大部分較低等的微生物及植物,可利用環境中現有物質元素合成本身所需之營養素(維他命即為典型的例子),而高等動物隨著演化的結果,已喪失這種維他命的合成能力,但是身體為維持仍然需要這類營養素,只好取之於環境。以黃豆為例,寄生在黃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利用空氣中的氮來合成氨氣(NH3),然後根瘤菌本身及黃豆可再利用氨氣進一步來合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¾ 胺基酸(amino acid)。同樣的道理,微生物及植物也能合成各種所需之維他命,但包括人在內的各種動物都缺乏這種能力,所以需從食物中攝取這些營養素,以應健康之需。


維他命的特性與定名


        維他命主要的構成元素除碳、氫、氧之外,另加上氮,有些還含有硫,如維他命B1及生物素,維他命B12尚有鈷、磷。其科學命名雖經統一,但對B群的定名仍未完全統一,僅B1B2B6B9B12大致確定,B3B5B7仍未完全統一命名,目前普遍仍逕以科()學名稱稱之。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名稱或別名,或是同一種化合物以不同的氧化功能基態存在,如菸鹼酸即有多種稱呼,抗皮炎素亦是。


        維他命既是一種營養素,也可以是一種藥物,無論是當為藥物,或是營養素,均必須對其之特性、作用功能、代謝途徑、缺乏症、臨床價值、計量、合理建議攝取、來源、以及一些其他注意事項等,有所了解。


        維他命所含特定劑量之效果(effectiveness)或活性(biological activity),可經由幾種管道得知,這些管道包括有生物方法、微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物理方法、人體探測等。透過這些方法,可以了解維他命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生物性質、與微生物關聯、以及在人體實驗觀測之結果。


維他命的分類


維他命可依其溶解性可分為脂溶性及水溶性兩大類。


        脂溶性維他命以協助代謝及抗凝血作用為主,主要構成元素為碳、氫、氧等,包括有維他命ADEK四種。


維他命A又分A1(retinol)A2(dehydroretinol)兩種,以海魚之肝臟製造的魚肝油含A1;而淡水魚的魚肝油則含A2A1的生理作用強過A2一倍。


        維他命DD2D3種,D2存在於黴菌酵母菌體內的維他命原固醇~麥角醇,經紫外線照射後轉成麥角鈣醇ergocalciferol,即D2皮膚內之去羥膽固醇7-dehydrocholesferol經暴露紫外線可生成cholecalciferol,即維他命D3D3的吸收較為快速完全,且使血鈣恢復常態效力亦較佳,但D2D3均為治療軟骨症的良方。


      維他命E於自然界中至少含有八種具此活性之維他命E化合物,可分成tocopheroltocotrienol兩類,各可用人工方式製造出個別四種異構物α-β-γ-δ-。這八種化合物之維他命E活性強弱不一。


    維他命KK1K2K3三種,維他命K1(phytylmenaquinonephylloquinone)來自日常飲食中之綠葉蔬菜;維他命K2(menaquinone)來自腸道中之細菌合成,約占人體維他命K之半數;維他命K3(menadione)則為人工合成。


        水溶性維他命主任務為能量傳遞,扮演輔脢角色,又可分硫胺素(B1, thiamin)、核糖黃素(B2, riboflavin)、菸鹼酸()(niacin)、泛酸(pantothenic acid)、抗皮炎素(B6, pyridoxine)、生物素(biotin)、葉酸(B9, folic acid)()鈷胺素(B12, cyanocobalamin),以及維他命C(ascorbic acid)等九種。主要鞏固骨骼、血管等結締組織纖維的維他命C,也可分為二種(ascorbic acid, dehydroascorbic acid)


維他命的應用


        大多數人對維他命普遍不會感到陌生,但對維他命的應用恐有頗多不甚了解之處。


維他命除了作為營養必需品,用於日常營養保健用途之外,也用於某些病況的臨床應用,如酒精濫用、成癮或戒斷,某些藥物之使用(如肺結核治療劑INAH須配上維他命B6,瀉劑須配上脂溶性維他命),各種營養不良或吸收不良,慢性肝腎臟疾病,貧血,維他命缺乏症,皮膚病症(維他命A),甚至癌症防治等等。


        某些病況甚至可接受大劑量之維他命療法,如先天性代謝疾病(使用維他命B)、高脂血症(使用菸鹼酸)、心血管疾病(維他命B9)、尿路感染(維他命C)、痤瘡(維他命A)、吸收不良症候群(維他命ADEKB9B12)、酒精性(Wernicke's)腦病變及心臟病變(維他命B1)、認知性障礙及一些心臟病(維他命E)。某些疾病已習慣使用維他命,但目前仍缺乏強而有力的科學證據,如菸鹼酸治療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病症,多種維他命治療宿醉及輕微腦功能失調……等。


      介於兩者之中則為一些可能使用大劑量維他命的疾病情況,如維他命B(尤其是B9)被用來預防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及唇顎裂,維他命B9被用來治療子宮頸之細胞發育不良,維他命A或其類似替代物質被用來降低某些腫瘤的風險(如肺癌、前列腺癌),維他命C被用來減輕感冒症狀、縮短感冒病程(但不只劑量大,時間還要夠長才可能見效);維他命B6用來治療經前不適、第一孕期孕吐、口服避孕丸不適症狀、及更年期症候群等;泛酸被用來緩解類風濕性及退化性關節炎症狀;維他命B12被用來治療中毒性弱視;維他命E被用來防治晶狀體後纖維轉化(retrolental fibrodysplasia)及術後栓塞。


        至於自七年代以來曾經喧騰一時之超量維他命抗癌或防癌,尤其是末期癌症,仍無充分而具體之科學證據足以支持,當前之證據亦稍嫌薄弱,超量維他命抗癌或防癌之觀念及實際之應用,仍有其一定限制。


維他命的基本特性


維他命為一種有機物質。


維他命扮演特殊生理功能角色,彼此間無法互相取代。


維他命在自然狀況下,無法自行合成,至少無法合成足夠的量;但有些例外的情況下可能出現自然合成。


維他命需要量很少,但卻不可或缺,對新陳代謝、生長、生殖、發育、維持生命及族群延續均舉足輕重。


維他命扮演輔脢的角色,輔助、調節、促成身體的新陳代謝,傳遞能量及抗凝血作用。


維他命無法產製熱量;食物熱量不足時,維他命含量也常不足;


維他命雖少量即足夠,過多也不一定更好。


維他命長期缺乏時,對健康會造成妨礙,但初期不易清楚認定


維他命之需要因人而異;生長、發育、懷孕、哺乳、壓力、治療目的時常需更多量的維他命。


某些維他命在體內無法儲存,必需經常攝取。


合理使用維他命?什麼是每日建議攝取量?


        很多人常常攝取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製劑(supplement),然而,到底該吃多少才適當?關心健康,而不是盲目「進補」的人,一定會注意到合格的營養補充劑包裝上都會標示建議攝取量;更積極的人,還會從各種有關營養素的報導中,看到衛生署所公布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大多數人乖乖的照單服用;也有些人覺得「營養」不嫌多,多吃一點更好。到底建議攝取量是根據什麼原則制定的?每個人每天需要的量都一樣嗎?國外的保健書刊中建議的攝取量合不合理?可不可信?適不適合國人參考?市售維他命及礦物質製劑內附說明書的建議量如何訂出?各種不同市售製劑所記載的每日建議量是否有出入?到底什麼是每日建議攝取量RDA)?RDA又代表了那些健康訊息呢?


為什麼要制定RDA


        維他命、礦物質都是重要的營養素,每個人都需要合理攝取維他命及礦物質,來保持健康。當然也就必須存在適合所有健康人營養需要的基本參考攝取量RDA),RDA必須滿足絕大多數一般人口群飲食營養素的需要,才有存在的意義,這也是合理的每日建議攝取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觀念的緣起。然而,什麼是「合理建議攝取量」?如何定義合理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基本上,維他命與礦物質僅少量即足夠身體所需,長期缺乏有礙健康,但不表示愈多愈好,過量時反而可能有害。攝取量往往隨著個人的年齡、性別、生活型態、職業等不同而有差別,差距雖然不大,但不容忽略。        一般人在飲食均衡的情況下,並不一定需要額外補充維他命與礦物質,而某些情況下(如孕婦、老年人........等)卻不得不適量補充。


上述這些事實顯示一般人對維他命及礦物質的需要量雖然不多,卻也不是很容易達成正確的攝取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